设施农业量质双升
今年以来,设施农业成为各地农业发展的关键词。6月,我国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此后,银行、保险、基金等18家机构联合发布金融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共同行动宣言。在各地区各方面的积极推动下,设施农业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设施农业能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新蓝海”,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国设施种植培养面积达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按照《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到2030年,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友军介绍,与露地种植相比,设施蔬菜种植受天气变化影响小,土地利用率、产出率高,综合生产能力更强。设施种植栽培模式多样、蔬菜种类丰富,塑料大棚实现了蔬菜的春提前、秋延后供应,日光温室解决了北方冬季蔬菜生产供应难题,遮阳网室增加了南方夏秋蔬菜产量和特色品种,共同促进了蔬菜等作物全年均衡供应。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金书秦表示,我国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中小拱棚为主,具有投资较少、节能节本的明显优势,其中日光温室更是我国独创。在种植结构上,蔬菜占设施总面积的八成,其余主要是果树和花卉。由于采取集约化生产,设施农业在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近年来,设施农业慢慢的变多地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领域。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些企业积极探索“楼房养猪”。
“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大而不强,在设施结构、机械装备、专用品种、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综合产能与产业效益待提升。”张友军认为,主要体现为:一是设施结构不合理,覆盖材料不科学,土地和温光等资源利用不充分;二是设施机械化水平低,装备不足,智慧化生产尚在起步阶段;三是设施专用品种缺乏,部分高端蔬菜品种依赖进口;四是生产管理粗放,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新形势下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技支撑、市场主导、联农惠农,力争每年都有新进展。在设施种植方面,要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提高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和投入产出率;在设施畜牧方面,要优化结构,在稳定提升家禽和生猪产能基础上,支持牧区和农牧交错带合理增加牛羊舍饲圈养,提升规模化率和养殖效率;在设施渔业方面,要加快发展工厂化健康养殖,推进深远海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出率。
金书秦认为,未来要从设施装备、品种多元和产业集聚3个维度挖掘设施农业潜能。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设施,新建智能温室、新型保暖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建设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智慧渔场。二是设施品种多样化。因地制宜培育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品种,加大力度开发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不断丰富设施品种类型。三是推进产业集群化。按不同农业类型、产业条件、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布局,建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有序推进西北戈壁、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等非耕地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化开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根据规划部署,将推动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开发项目落地。在黄淮海和环渤海的盐碱地分布区域,建设200个千亩以上盐碱地设施农业园区。到2030年,累计建成500个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园区。
发展设施农业,不仅要解决保供问题,还要带动农民增收。与传统种养相比,设施农业产出高、效益高,北方地区1亩蔬菜大棚年均纯收入约3.6万元,一户农民种2亩大棚,就能达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相比,设施农业离农民更近、带农效果更直接。占全国设施种植培养面积80%以上的设施蔬菜就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仅生产环节需用工2000万人,产前产后环节还能间接带动6000万人就业。
今年,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投入450万元建设花菇智慧大棚25座,年生产食用菌40万袋,年产值可达1600万元。“这25座大棚为恒温恒湿远程控制一体化高规格钢结构大棚,管理更精准,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增加了花菇产量。”老赵庄镇镇长刘殿锋说。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泉塘村引导村民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种植甜瓜、草莓、葡萄等。村里聘请专家对土质、水质等做多元化的分析,培育出了泉塘网纹甜瓜等特色瓜果。甜瓜基地负责人曾凡林介绍,温室大棚亩产5000斤,12亩甜瓜预计每年可为村里增加30万元集体收入。驻村干部刘江华说,通过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村里实现了春有蓝莓、夏有甜瓜、秋有猕猴桃、冬有草莓,乡村采摘游日益红火。
专家表示,各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打造一些农民能直接参与的项目,多开展一些带动效果好的工程。农民搞设施农业容易遇到销售难问题,要帮他们做好产销衔接文章,创新经营销售的方式、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设施农业品牌,推动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