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浙江大學生畢業返鄉做“莓”創客 新技術服務“土”產業
中新網杭州6月20日電 題:大學生畢業返鄉做“莓”創客 新技術服務“土”產業
走進6月的浙江杭州建德楊村橋鎮緒塘村“空中草莓”農業園,草莓的甜美氣息扑鼻而來。種植大棚裡,剛從寧波財經學院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的傅昊韋正和他的師傅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各樣的儀器。
從調節噴灌水霧流量到調整水肥配比參數、模擬天然環境土壤溫度,傅昊韋駕輕就熟,他已經在建德當“莓”創客4年多了。
“在校求學時,我就堅定了回鄉創業助農的決心,期望學以致用,反哺家鄉草莓種植業,帶領我们共同富裕。”傅昊韋說,他的家鄉有40多年的草莓種植歷史,自己家從事草莓種植也有27年,但草莓卻常受天然和市場雙重影響,收益難以穩定。
2019年,傅昊韋開始了“莓”創客之旅。但“新農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光是引進技術、籌辦設備就好事多磨。有些乡民也不太了解:怎麼讀了大學還回來種地?你學的是計算機不去大公司反而來當農民?
諸如此類的質疑聲不斷,但傅昊韋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投入到草莓的“智能”種植中。
“大棚內的空氣濕度、土壤溫度都能一屏顯示,灌溉、光照都能够自動調配,讓我們有了以一當十的本事。”傅昊韋說,種植園引入了先進的農業信息裝備,能够通過軟件實時檢測大棚內各項參數,並實現部分自動調控。“這樣一來,上百畝的草莓棚,兩個人办理就夠了。”
雖然室外溫度早已超過三十度,但在草莓棚裡卻涼爽如空調房。“我們使用溫控系統模擬出最適宜草莓生長的環境,這也是我們能夠延長草莓生長周期的隐秘之一。”傅昊韋說,他們還借鑒國外技術,引進了最新的办理模式,實現了產銷一體化聯合。
在他將軟件技術應用到生產后,乡民們感触到了科技對農業的改變。协作社的草莓種植戶說:“摘得不累,溫度濕度都能够在手機上看到,再也用不着起早貪黑鑽大棚了!”
除了學習先進的草莓種植技術,傅昊韋還嘗試使用自己的專業為家鄉的草莓種植添磚加瓦。作业之余,他把悉数的時間投入到“草莓品質化生產渠道”APP的設計研發上。
“學校老師的助力,讓我在鮮果收支庫登記、溯源查詢等軟件系統設計上進展敏捷。”傅昊韋說,寧波財經學院智能機器人作业室的教師王景麗在傳感器適配、軟件編寫等方面給了他許多技術指導,讓他在軟件驗証上少走了许多彎路。
憑借草莓品質化升級的技術,傅昊韋帶著村子加入了長三角草莓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幫助農戶獲得了首屆“長江杯”優質草莓擂台賽銀獎。
據悉,多年來建德市楊村橋鎮積極推動科技進鄉村、引導青年回農村。现在,該鎮不僅供给設施齊全的草莓種植標准地,并且還供给草莓種植技術指導、創業資金補助和借貸優惠,農創客們能够直接“拎包創業”。
“有了好方针,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加強人員培訓、擴大育種研發,引進更多國際先進技術,打造建德草莓金手刺。”傅昊韋說:“再學幾年,我也计划树立自己的品牌。我看好家鄉的草莓產業,想讓我們建德的草莓走得更遠。”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