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草莓怎么样才可以一路长“红”
近几年,草莓走俏山城市场,市内水果店、各大超市和大街小巷的售货亭均可购买到新鲜的草莓,到了节假日,部分商家的货品更是供不应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草莓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走亲访友佳品。
起初,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一些县区由传统的种植方式尝试向新型农业转变,在种植应季作物的同时,引入草莓种植业,农民冬闲时期不仅忙了起来,腰包也鼓了起来。随着草莓市场逐年火爆,购销两旺,眼下各县区的草莓大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农民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草莓种植业分一杯羹。据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由于气候等原因,在我市种植的多为大棚草莓,每年8、9月份进行定植,12月中下旬部分果实开始成熟,结果期可持续到来年的5、6月份。春节期间是采摘和品尝的最佳时期,不少草莓大棚对外开放,吸引广大市民亲近自然,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形式的采摘游和周边的旅游产业相互带动,实现了双赢。
那么,红红火火的本溪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怎么样?在本地和外埠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本地草莓如何更好地占有市场,形成特有品牌,让草莓种植业一路长“红”?记者正常采访了我市的一些种植者、经营者和相关专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的草莓多为外地引进的品种,卖的也大多是外地品牌,消费者从心理上更愿意选择熟知的品牌,即使价格高,也相信品质有保障。本地产品要靠“穿”上名牌的外衣,才能“挤”进市场。我们种植的草莓,即使再热销,没有自己的品牌,那么只是为他人做嫁衣,除了采摘就是卖果,并不能形成较为强大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种植专业户们不能只顾埋头种地,应该更多地研究市场,了解市场,主动寻找市场,发展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
做好品质是做大、做强品牌的前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占据市场。首先,种植户应该优化品种,保证品质,拓展销路,要主动上马,不能被动下马。据高新区溪菁果蔬农场负责人曲哲介绍,溪菁果蔬农场占地10万平方米,一共建了28个温室,主要种植九九草莓,农场使用有机菌有利于植物根部吸收营养。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草莓的绿色健康,农场用的肥料是几百块的平衡肥,并全部采用生物授粉。曲哲说:“草莓要想在市场上立住脚,品质就得靠得住。”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塔峪村的王国柱采用富硒肥种植草莓,把宣传做到了微信、网络站点平台上,假日采摘的顾客络绎不绝,不仅把顾客招揽进门,还利用互联网接订单。
其次,要多元化发展,多开发新项目,不能仅一枝独秀,要做到百花齐放。要考虑产业的接续性,转方向、调结构,抓精深加工产品。据了解,为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不一样的需求,高新区和莓庄园种植了红颜、硕丽、小白等多个草莓品种,又进行了妙香七号新品种的种植试验,并相继推出草莓酒、草莓干、草莓酱等深加工产品。“和莓草莓不仅顺利进入麦德龙、中兴等大型超市,在市内还开设了两家直营店铺,让更多人品尝到和莓的美味。”负责人高桂哲表示,将继续把健康、绿色的草莓推进到各高端超市。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王丽美说:“除了几家大规模的种植户,现在一些种植草莓的散户没形成规模,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业内应该形成合力,形成规模,统一管理、规范生产。这样产品的品质有了保障,口碑自然慢慢形成,产品才能不被淘汰,依靠本地品牌占有市场,从而拓宽外埠市场。”
据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王丽美介绍,目前,我市设施农业中草莓种植成规模的主要集中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荒甸村、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法台村、高新区张其寨街道办事处达贝沟村的和莓庄园(辽宁)基地、高新区溪菁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等。据初步统计,我市草莓的种植品种有幸香、九九、金星、大赛、R7等,销售方式主要是进园采摘、批量销售、游客订货等。
桓仁县雅河乡荒甸村的草莓种植产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9年荒甸村还成立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雅河乡每年草莓种植培养面积都在增长,荒甸村周围的董船营村、米仓沟村等地的村民也加入到种植草莓大军中。早在2011年,明山区卧龙街道塔峪村在各级政府及农业技术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在各项惠农政策支持鼓励下,37户农民首先建了高标准日光温室61栋,种植草莓、食用菌等,并且成立了塔峪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项产业给塔峪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一些种植大户,光靠草莓种植,一年就能赚上10余万元。
在南芬区郭家街道办事处,解放村、永安村和柏峪村依托旅游景区及近郊优势,利用温室大棚种植无公害草莓,让游客走进大棚采摘,成为南芬区冬季和早春旅游的亮点。
村民坐在家里就销售一空,不少商贩上门收购草莓,到大峡谷景区旅游的游客也争相购买。由于玻璃桥和玻璃滑道的修建,到大峡谷旅游的游客迅速增多,这给草莓种植户带来更多商机。据介绍,解放村一个草莓大棚每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11个草莓大棚每年可实现收入近30万元。永安村依托五鼎山景区,积极发展旅游业。草莓采摘是五鼎山景区冬季和早春旅游的亮点。永安村两栋大棚种植草莓,每年可实现收入20余万元。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转变种植方向,一些种植业户靠抓住先机实现了致富,小小的草莓成了村民撬动市场的杠杆。
然而,近年来随着慢慢的变多的草莓大棚兴起,市民采摘游有了更多选择,有市民反映,经常光顾的草莓园有时味道和口感不太稳定,有的品质也在下降,时间久了就会选择别家购买。也有种植农户反映,现在种草莓的人多了,身边一些农户有的慢慢地减少投资,缩小规模,来采摘的游客也随之减少,市场此消彼长,不是很稳定。
长丰县位于我国安徽省合肥市的北部,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其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草莓产地之一。长丰县所种植的草莓品种繁多,每个草莓的颜色都十分鲜艳,体大且汁多,并远销于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近日在南京溧水区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上,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专家委员会评审,安徽省合肥市“长丰草莓”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品牌价值达66.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据了解,2018年,长丰县草莓种植培养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50亿元,草莓种植户8万多户、从业人员18万人、受益农民36万人。长丰县先后荣获“中国草莓之都”“中国设施草莓第一县”等称号。“长丰草莓”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优质农产品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长丰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长丰草莓”发展,不断加大草莓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精品草莓规模生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服务水平、加强草莓质量安全监管、搭建草莓生产销售平台等方式促进草莓产业提档升级,涌现出了“田峰草莓”“艳九天”“畅天果缘”“新农夫”等为代表的草莓精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