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祖国在心中北疆春常在
北疆的雪,晶莹松软,踩下去就没过膝盖,跋涉在通往界碑的雪野,不一会儿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浸透。北疆的风,寒气逼人,吸一口就透彻心扉,胸膛涌动热血的军人抵御着这刺骨的寒凉。
界河冰封,如同蜿蜒白练;国门高耸,庄严宣示主权。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国门前,仰望鲜艳的五星红旗,眺望身后家乡的方向,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去抒发内心的情感?
走进边防一线,近距离感悟军人的坚守,即使春寒料峭,寒风刺骨,内心涌动的豪情也会让人热血沸腾;也只有走进边防一线,我们才可以理解,有一种热爱叫做坚守,有一种奉献叫做无悔,我们更能懂得,为何一茬茬边防军人来到边疆,将青春献给边防,便与边防线再也难舍难分。
春到阿尔山,来队探亲的军娃搂住军人父亲的脖颈,亲人团聚的笑语温暖了北国早春。新修的巡逻路、新配发的运输车、巡逻到点的无人机、红外夜视“电子哨兵”……一桩桩,一件件,都如一阵春风,一股暖流。
爬不完的“月亮坡”,讲不完的“相思树”,这里留下了一代代边防军人的青春记忆。不论守防条件如何改善,边疆恶劣的气候不会变,樟松意志、白桦品格的连队精神不会褪色,戍边人坚守的信念不会变。
荣誉室小了,已挂不下讲述戍边荣耀的奖状、奖牌,连队每天都在书写新的守防故事,将戍边前辈留下的精神传承、延续、发扬。今天,边防坚固如铁,边疆辽阔壮美,火热的练兵场景融化了冰雪,将士们初心如磐、信念如初。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为祖国守好边境线,晚上睡觉才踏实”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三角山边防连驻守北疆一线。眼下正值初春,连队驻地银装素裹,记者与官兵一起乘坐全地形车巡逻。
“过去每逢降大雪,我们执勤都得‘过大关’。”提起冬季执勤的经历,二级上士敖涵感慨万千。
几年前的初春,一场风雪过后,执勤车辆在管段内深陷积雪中,加之没有手机信号无法与连队取得联系,敖涵和战友只能下车,徒手推车。那天,顶着刺骨的寒风,3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一上午。
经历数次装备换代升级,如今,新型履带式全地形车落户哨所。“即使在风雪路段,我们也能一上午巡逻往返一趟。”敖涵说。
这个“铁家伙”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凭借过硬的攀爬能力,能有效应对多种复杂路况。
分队抵近边境一线,连队值班室发来信息:“前方背山处有情况,迅速前出侦察。”一名战士立即使用雷达设备展开搜索,就在即将锁定“目标”之际,“目标”却突然消失在界河附近的密林中。
“扩大搜索范围!”指挥员下令,官兵迅速行动,在数十厘米厚的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继续前出搜索。
“航向前方,实施侦察!”对讲机中传出指令。侦察航拍画面上,清晰呈现出“目标”在密林中的行进轨迹。指挥员再次通过对讲机,向分队通报无人机侦察情况,指引官兵实施行动。很快,官兵就将企图逃跑的“不法分子”捕获。
战备执勤训练结束,连长和记者说,近年来管边控边方式不停地改进革新,他们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边防侦察雷达、红外夜视仪、无人机等信息化装备优势,在一线布设“电子哨兵”,为管边控边加装“电子眼”。
护边员、蒙古包“哨所”,则是连队另一双“眼睛”。三角山下,闻声出门迎接巡逻官兵的是60多岁的护边员王玉发,他和家人生活在距连队20公里远的大山里。
走进王玉发的家,四周墙上挂满大大小小的奖状: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边民”、兴安盟“十佳护边员”“最美戍边家庭”……一张王玉发与连队官兵的合影,摆放在家中的显眼位置,这位老护边员坚定地说:“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为祖国守好边境线,晚上睡觉才踏实。”
前年冬天,连长带领官兵执行徒步巡逻任务,在返回途中突遭“白毛风”,手机没信号,寒风凛冽,官兵们在风雪中艰难跋涉。王玉发带着妻儿,骑马前去接应,将几乎迷路的官兵带回家中休息。
“拓宽管控路子,合力强边固防,建立军地情报互通、信息互联、协作互助机制。”前不久,在该旅牵头组织的党政军(警)三级书记走边关活动上,该旅领导说,这些年,连队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合力戍边,充分的发挥护边员及其重要的作用,持续提升边境防卫管控能力,为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巡逻归来,连队训练专修室内一派火热练兵场景。“枪面要平,右眼通视缺口和准星……”连长带队训练,给战士们讲解射击动作要领。
训练磨炼意志,更要讲究科学。严寒条件下,为确保射击精度,官兵们不得不脱下手套。刺骨的风中,每当官兵的皮肤与军械接触,都会钻心的痛。酷寒环境下,怎么来实现科学训练,成为连队官兵关注的问题。
旅党委将冬季训练专修室建设提上日程,结合边防特点,规划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多专业、多课目的多功能训练专修场所。
“结合边防冬季实际训练需要,我们加固墙体,保持室内温度;在保留泥土地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硬化,让官兵在感受野战环境的同时,科学提升军事素质。”该旅作训科参谋介绍,跑步机、单双杠等室内健身器材相继配发,冬季训练“待机”时间更长,这座约600平方米的训练专修室,成为戍边官兵冬季训练的“加油站”。
训练条件好了,官兵训练热情高涨。在全旅“天狼杯”比武竞赛中,该连连续5年捧回冠军奖杯。
“如果部队是所大学校,那么三角山边防连就是这段青春记忆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在战友均匀的鼾声中,上等兵耿纪滨小心翼翼地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上哨前到电锅炉房对设备正常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是夜间岗哨的例行工作,他们每隔半小时都要去检查一下设备,以确保暖气保持适宜的温度。
“现在的兵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以往用煤锅炉取暖的辛苦,耿纪滨的“师傅”、一级上士陈富军心里最清楚,“整天和煤打交道,浑身上下黢黑,只有眼珠子是白的。”连队为了方便他换洗衣物,特意为他准备了好几套作训服。
今年已是陈富军来到连队的第17个年头。早年间,他时常能听到战友的抱怨:“陈班长,暖气能不能给点力啊,昨天晚上又被冻醒了。”
“现在不一样了,电锅炉取代煤锅炉后,能够完全满足不间断供暖需求,方便多了,也干净多了。”陈富军欣慰地说,战友们睡眠质量高了,执勤时精力更充沛。
“以前每到冬天,连队所属的三角山哨所就变成了一座‘孤岛’。运输难,难于上青天。”敖涵时常回想起那年冬天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个生日,降雪封锁了哨所通向外界唯一的道路,物资送不上来,官兵只得将一日三餐缩减为一日两餐。
长明电、纯净水、网络信号,这些都市生活的“寻常事”,在阿尔山都是“奢侈品”。用电要靠太阳能、用水要靠冰雪融水、用网只能跑到远处山头捕捉微弱的信号,有时候还没跑到,手机就冻关机了……
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阵阵“暖流”融化了北纬47°的严寒:新铺了柏油路、新打了甜水井、新建了信号塔;官兵的暖心体验触手可及:顿顿都能吃到地方供应商直送连队的新鲜水果,和家人视频通话清晰流畅……大家都说,困扰他们多年的“老大难”,如今一件件都得到了解决。
这是李长月戍边10多年来再寻常不过的一班岗哨,也是刚刚下连不久的新兵秦入伍以来的第一班岗哨。看着眼前青涩懵懂的秦,李长月眼前慢慢浮现出自己第一天到连队报到的情景。
那年9月,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李长月携笔从戎,辗转来到三角山。一下车,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没过膝盖的积雪、萧瑟呼啸的冷风,一瞬间“冷在身上,凉在心底”。
走不完的巡逻路、站不完的戍边岗、趴不完的雪窝子。连队驻地附近人迹罕至,从繁华都市到边关一线,与李长月终日做伴的只剩下孤独与寂寞。
“当时刚出台大学生士兵退役减免学费、考研加分政策。”面对政策红利,李长月渐渐萌生了干两年就走的念头。
然而连队的一件件暖心事,改变了李长月心中的想法:温顺军马让给列兵骑,新鲜果蔬送到哨点去,热乎饭菜留给巡逻战友,苦活累活干部骨干抢先干。
为了让准备考学的战士多一点时间复习功课,战友们主动替他们站岗巡逻;官兵个人或家庭遇到困难,连队党支部都会积极向上级反映,协调做好住院治疗、法律援助、救济慰问等工作……
2015年8月,面对走留抉择的李长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点滴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如果部队是所大学校,那么三角山边防连就是这段青春记忆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10多年来,李长月两次保留学籍,直到最终放弃学籍。他历任班长、司务长、文书、军械员、种植员、营管员等岗位,早已从想干两年就走的懵懂新兵成长为连队的“多面手”。
走出连队,门前小广场上有句“营造暖心留人环境”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李长月告诉我们,这原本写的是“拴心”,后来连队改成了“暖心”。
虽然只是一字之改,却道出了三角山边防连官兵坚定信仰、以连为家、扎根边防的昂扬风貌。
松如兵,兵亦如松。冬季的三角山是苦寒之地,但在精神阳光的滋养下,官兵心中充满希望。
每次从连队门口经过,看着电子大屏上自己制作的“连队信息视窗”,中士屈雨江都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内蒙古师范大学游戏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的屈雨江,是连队的“高材生”。当年初来连队时屈雨江并不适应。他虽身形魁梧,但从小体能差,在军事训练中不占优势。
一次,为了表彰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旅机关安排各连队制作“连队信息视窗”,并下发了统一的模板。连长把这道“填空题”交给了屈雨江。
屈雨江发现模板中有不完善的地方。“连长,我能不能自己调整一下?”屈雨江主动找到连长。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立即行动起来,翻阅相关书籍,借鉴网上资料,对模板进行了全新设计,还增添了多项内容。
屈雨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制作的“连队信息视窗”不仅得到了连队战友的认可,兄弟连队看到后也纷纷前来取经。他制作的模板成为全旅各个连队的标配,屈雨江也成了旅队的“名人”。
后来,连队将编排连队小报《相思树下》的工作也交给了屈雨江。在他的努力下,小报重新改版:增加了新栏目,换上了新报头。
如今,屈雨江成为了连队的“技术达人”:帮助老班长制作教学课件,帮助文书汇总整理数据,给过集体生日的战友制作祝福视频。“有些软件我过去也没有学过,但是连队相信我,我就愿意去学,去干。”屈雨江说。
“大学生士兵想法多,能动性强,只要给他们舞台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就能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现在的屈雨江,体能也跟了上来,有的项目还在连队名列前茅。”连长说。
在列兵彭雨涛心中,“边防军人”始终是自己心中最难割舍的情结。虽然和同年入伍的战友一样都是00后,这却是彭雨涛第二次走进军营。
彭雨涛的舅舅是一名边防军人,从小就给彭雨涛讲述守防故事。有朝一日,像舅舅一样守卫边防线,成为了彭雨涛的梦想。
2019年,彭雨涛如愿考上了大学,但他并没有忘记那一身军装。大一那年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翌年,彭雨涛随队参加抗洪抢险任务。面对滔滔洪水,彭雨涛和战友们一起扛沙袋,连续奋战半个多月。
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为完成学业,彭雨涛依依不舍地告别军营。虽然苦,但军旅生活成为他记忆中最闪亮的日子。
去年大学毕业,彭雨涛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报名参军。这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希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是人烟稀少的荒原,彭雨涛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第一次随队巡逻,看着白雪皑皑的山峦和蜿蜒的哈拉哈河,看着成群的马鹿和黄羊,彭雨涛不禁感叹祖国的辽阔。第一次手持钢枪在哨所执勤站岗,看着远处的国门口岸,看到界碑上鲜红的“中国”字样,彭雨涛不禁热泪盈眶。
雪后,彭雨涛和战友们清扫连队门口的道路。气温达到-30℃,呼出的水汽凝结在他们的防寒面罩和帽子上。
“兴安岭穿上洁白的衣裳,紧握钢枪守卫着北疆……祖国,我为你放哨站岗。”不知是谁起的头,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唱起了连歌。“那一刻感到身上充满了一种神圣的力量。”彭雨涛说。
翻开连队的花名册,像彭雨涛一样的00后官兵慢慢的变成了连队的主体。曾经一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对00后的质疑。
“我也曾经疑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哪里?质疑过自己究竟能不能行?来到边防,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坚定了人生的方向。”彭雨涛说。
在连队正对着楼梯的墙上,有一行醒目的标语:“自主搞建设,主动求作为,接续谋发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每名年轻士兵充满希望,连队才能充满希望。对祖国清澈的爱,让年轻人有了在边疆扎根的力量。他们是这个连队的希望,也是我们这支军队、这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