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点赞运城|“拾”来千吨小麦

  站在汾河河坝上放眼望去,一株株绿莹莹的幼苗正舒展着沉睡了一冬的懒腰。它们像风雪中走来的使者,点缀着春天。

  “你看那一片幼苗,生气勃勃的,叶片更绿一些,一定是极晚播小麦。”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农业乡村局农技推行研究员曹建明手指着麦田,慨叹地说,“这都是‘拾’来的庄稼啊!”

  2021年9月下旬开端,运城接连多日大范围强降水,10月上旬汾河河津段产生严峻洪涝,汾河两岸农田一片汪洋。

  “那时地里积水已逾越60厘米。”其时,曹建明放心不下地里行将收割的玉米,一路飞驰到地里。“积水这么深,排水要排到何时?玉米收不了,小麦就种不了。”曹建明心里一紧,但随即又松口气,心里静静盘算着“藏粮于技”的技能估量要派上用场了。

  曹建明想的“技”是极晚播小麦冬天全膜掩盖技能,早在前几年就进行过小面积实验演示,已成为一项老练技能,主要是使用地膜掩盖的增温效应,延伸小麦在冬前和早春的成长时刻,使极晚播小麦在冬天完结萌生、出苗乃至分蘖等。

  极晚播小麦是指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这一阶段耕种的小麦。一般这一阶段不能再耕种小麦,尤其是进入12月上旬,土壤已挨近封冻,极低的气温已不足以让小麦种子萌生。

  正如曹建明所料,尽管各村都在全力安排排水,可是直到11月下旬,河津市仍有2万余亩小麦迟迟没能耕种。

  “这个时分还能不能耕种?就算耕种了,产值怎么?”农人们对此心存疑虑,不少人打消了种麦子的想法。

  “种子免费,地膜免费,整地旋耕免费,耕种作业费用全免。”河津市农业乡村局出台一系列补助方针,抽调包含曹建明在内的20余名技能人员,深化田间地头宣扬补助方针、教学栽培技能,让更多的农人测验极晚播小麦冬天全膜掩盖技能。

  “你没见上一年咱们地里有多热烈。”曹建明说,从11月下旬开端铺地膜,咱们3人一组,一人在正前方拿着一卷地膜往前推,地膜左右两头两人拿着铁锹压土。有的家庭人手不行,全村就发起起来,一同帮助。到了12月18日,全市各村地膜悉数铺盖完结。“地膜盖上后,各村要派专人进行巡回管控,防劲风揭膜。”曹建明翻开手机微信,有城镇农人技能人员、栽培户等组成的微信群。

  地膜何时揭最合适?过迟,会烧苗,还会形成小麦营养成长过旺,揭膜后呈现“冻害”;过早,不能充沛的发挥地膜增温保墒作用,小麦在早春成长的时刻相应缩短,达不到抱负的增产作用。

  为了获得最科学的数据,曹建明和搭档在黄村、西梁各设立了一个观测点,对地温、墒情及苗情动态进行监测,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极晚播小麦供给理论依照。看着通明的地膜下,一株株幼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曹建明心里结壮多了:“这一季小麦算是抓住了!”

  本年2月10日开端,随气温上升,河津市迎来多日的晴朗、无风气候,河津市农业乡村局辅导农人对地膜小麦进行揭膜及揭膜后的办理。揭开地膜的一株株幼苗,现已显出翠绿的身姿。

  “本年咱们测验了极晚播小麦冬天全膜掩盖技能,依照现在的长势,一亩地保存估量能增产100公斤,一万亩地便是100万公斤。这千吨粮食可不便是‘拾’回来的吗?”曹建明笑言。(原载3月17日《光明日报》)

电话咨询
销售热线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cache